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分类
这是描述信息
imgboxbg
/
/
/
自然共生 山水相宜——广东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项目打造“文旅海绵”典范

自然共生 山水相宜——广东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项目打造“文旅海绵”典范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5-11 09:48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自然共生 山水相宜——广东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项目打造“文旅海绵”典范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5-11 09:48
  • 访问量:
详情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抓手,在原有国家试点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自然山体、水系、湿地与新增截洪沟、排洪渠、闸门、堤岸等工程设施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使自然生态本底与人工开发有机结合,从而解决海岛型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增强合作区对澳门居民的吸引力。

合作区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山水为底、灰绿结合”理念,建设了一批景观功能兼具的海绵项目,广东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项目位于合作区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富祥湾路南侧,环岛东路西侧,占地面积约36.02万平方米,是全球超大海洋科学馆,采用大型游乐设施与珍贵海洋动物展区相结合的独特设计理念,建设以海洋生物为主题,集动物展览、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项目于2020年11月开工,2023年2月通过海绵城市验收,工程总投资约49亿元。

“源头+过程+末端”齐发力

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项目统筹山水、因地制宜,通过排洪渠建设与天然坑塘改造,实现山水快排,场地道路雨水就近排入下凹绿地和雨水湿塘快速消纳,大面积硬化屋面及海绵设施无法覆盖的广场道路则利用地下雨水调蓄回用设施集蓄利用,充分体现“高水快排、低水蓄用”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沿大横琴山设置排洪渠,结合东南侧天然坑塘改造为雨水湿塘,与大横琴山形成天然屏障,快速排出山水,保障山水不会直接进入场地内。雨水湿塘通过挺水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的吸附、降解,从而进一步净化雨水,减少污染。同时作为末端调蓄设施,提供了约3190立方米的动态调蓄空间,发挥了积蓄调节雨水的作用,从而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

合理控制场地竖向标高,借助场地北侧及南侧绿地,设置下凹绿地,引导周边地面雨水径流进入下凹绿地内收集,可有效地减少径流峰值和延长径流排放时间。广场南侧设置截水沟,收集道路雨水,引入雨水湿塘滞蓄净化;广场北侧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进入末端雨水回用模块,采用截污弃流过滤消毒一体化设备进行净化处理,用于景观绿化浇洒。

硬化屋面雨水通过雨水立管收集,进入地下雨水调蓄罐,经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后,用于空调冷却补水。同时,结合末端湿塘的调蓄空间,在暴雨时还可充分发挥其调蓄作用,缓解管网压力。

“海绵+文化+旅游”共融合

珠海长隆海洋科学馆项目建成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73%,控制降雨量厚度为32.00毫米,年径流污染消减量为56%,均满足海绵城市规划目标要求;结合山体排洪渠的建设,可有效提高片区防洪能力,雨水管网满足3年一遇(73.60毫米/时)排水要求、片区内排涝能力将达到50年一遇(404.00毫米/天)要求。面积约1.32万平方米的湿塘改造,有效增加了区域水面率。同时,总调蓄量达4860立方米的地下调蓄回用系统的设置,使得片区内雨水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对空调冷却用水和绿化浇灌用水进行有效补充,具有一定经济效益。

“文旅海绵”,系统融合。项目场地硬化下垫面面积约20.28万平方米,占项目总面积56.3%。项目根据自身特点,统筹梳理,充分结合场地现有下垫面条件,合理设置下凹绿地等源头控制措施、生态排洪渠、截水沟等过程控制措施,结合湿塘、雨水回用模块等末端设施,对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充分滞蓄,在一个项目中完整设计和实现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内涝防治—雨水回用”全过程雨水消纳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打造文旅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典范。

截洪调蓄,浑然天成。首先,项目依山而建,顺应大横琴山脚自然雨水径流路径,建设排洪渠,统筹项目与周边山水本底条件,有效组织排出山水山洪,并作为项目的雨水行泄通道,保障科学馆超大尺度硬质下垫面项目的水安全。其次,充分利用场地东南侧山体形成的自然坑塘进行改造,形成湿塘生态系统,以浮水和挺水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如芦苇、香蒲、水葱、鸢尾、睡莲、槐叶萍等),有效减少水体营养物质(氮、磷),打造色彩绚烂、物种丰富的雨水湿地景观。同时,雨水湿塘的建设也为游客提供了亲水平台,近距离感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如诗画卷。

雨水回用,节水增效。项目因地制宜,根据屋面和场地硬化地面面积较大的特点,以水资源利用为导向,在地下室及广场设置雨水回用系统。广场地下雨水调蓄罐调蓄容积为360立方米,用于收集广场硬化地面雨水,过滤后满足绿化浇灌的日常使用,地下室雨水回用调蓄量为4500立方米,用于收集建筑屋面雨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回用于空调冷却补充水。本项目硬化屋面面积约12.04万平方米,可利用雨水资源丰富,调蓄设施与雨水利用能力充分匹配,且屋面雨水相较自来水和地下水硬度更低,过滤净化后回用于空调冷却水补水,可有效减少水质软化处理成本,显著提升雨水回用经济和社会效益。

灰绿结合,多措并举。运用天然湖泊改造而成的湿塘的蓝色调蓄空间,地下调蓄设施、截水边沟的灰色工程手段,下凹绿地的绿色海绵设施,兼顾排洪渠的排涝措施充分完成海绵系统的渗、滞、蓄、净、用、排全过程。整个场地在暴雨通过绿地及海绵设施时延长了雨水在场地内的水力停留时间,充分提高场地抵御暴雨灾害的“弹性”和“韧性”。

版权所有:沈阳中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辽ICP备16018317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    后台管理